图解神农本草经:麻黄
麻黄
《神农本草经》上说:麻黄,味苦,性温。主治风寒伤头使人头痛;温疟先高烧后发冷,使人出汗,令邪从肌表出来,以祛除邪热之气;能止咳逆,消除吸气困难及发冷发烧症状;能消散坚硬的肿块及积聚。麻黄也叫龙沙,生长在山的土石上且有流水的地方。
【原经文】麻黄,味苦,温。主中风、伤寒头痛;瘟疟,发表出汗,去邪热气;止亥欠逆上气,除寒热;破癥坚积聚。一名龙沙。生山谷。
(资料图)
【释名】麻黄为麻黄科草本小灌木草麻黄、木贼麻黄或中麻黄花菜的草质茎。因其味麻,色黄,故名麻黄,又有卑相、龙沙、卑盐等别称。
麻黄味苦,性温。主治外感风寒导致的头痛、温疟,有解表发汗、祛邪除热的功效,可止咳定喘,治疗恶寒发热,消散腹中肿块。
麻黄又叫龙沙,归肺、膀胱经,因辛能发散,性温散寒,所以可宣发肺气,外则发汗解表,内则宣肺平喘,下则利水消肿。麻黄因其显著的发散力,被历代医家赞誉为“解肌第一药”“发表第一药”等,并应用于胸闷喘咳、风寒感冒、浮肿无汗、支气管哮喘等症。将麻黄洗净晒干,切段后生用,发汗力最强,多用于外感表症;与蜂蜜同炒,蜜炙用,可减弱发汗之力,但润肺功效显著,可用于平喘。现代药理分析证明,麻黄能通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,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,有发汗、降温的作用;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,善于平喘;还有抑菌、抗病毒及利尿的功效。
不过,麻黄为辛散之品,所以体质虚弱、表虚自汗、阴虚盗汗、肾虚咳喘的人不宜使用。又因麻黄能升高血压,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,所以高血压和失眠患者更应慎用。麻黄的根及根茎也可入药,称为麻黄根。值得注意的是,麻黄主要的功效是发汗,而麻黄根却专门收敛止汗,还能降血压,可用于气虚自汗、阴虚盗汗、产后虚汗等证,既可煎汤内服,又可研末外用。
【治疗方剂】(仅供参考)
治流行热病
取麻黄31克,用水煎至半干,去渣留汁,加米、豉煮成粥。先用热水洗澡,然后食粥,汗出即愈。
治脉沉、小便不利
取麻黄125克,加5升水煮,去沫,再加甘草62克,煮成3升。每次服1升。盖厚被出汗。如果不出汗,可再次服药。注意避风寒。
治风痹冷痛
麻黄(去根)156克,桂心62克。上药一起研末,加酒2升,用慢火熬成糖稀。每次用热酒调服15毫升,汗出见效。
治产后腹痛,血下不止
将麻黄去节,研成末。每次服1匙,一天2~3次,血下尽即止。
治盗汗阴汗
麻黄根、牡蛎粉各等份研末,扑身上。又一方:麻黄根、椒目各等份研为末。每次用酒送服3克。
治诸虚自汗,夜卧更甚,久则枯瘦
黄芪、麻黄根各31克,加牡蛎(淘米水浸洗后煅过)一起制成散剂。每次取15克,用480毫升水和100粒小麦煎服。
治中风引起的面歪、牙紧、舌硬等
麻黄12克,防风、防己、升麻、桂心、芎䓖各6克,羚羊角8克,竹沥600毫升。前7味药切碎,用800毫升水与竹沥合煎,取汁300毫升,分三次服。
标签: